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

我的幼稚園在一個小山坡上,要到幼稚園前,要先經過一個小山坡,山坡上有公園跟球場,公園的旁邊是一間很安靜的醫院,醫院旁邊有間小小的咖啡店,只有四個座位,早上會有三三兩兩附近的社區居民來買咖啡順便跟店員們閒聊。我習慣每天早上搭公車提早到這裡,因為早起加上一個小時的公車,所以一定要去喝杯咖啡提提神啊(3.5塊咖啡很便宜吧)!我喜歡坐在裡面,翻著店裡總是幾十年前的流行雜誌,雖然店員好像不太喜歡跟我聊天,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坐在那裡15-20分鐘的感覺,有次一個媽媽帶著小朋友來喝咖啡,媽媽問小孩:今天你想做什麼?你有一整天的時間要跟我在一起耶!(因為這裡的幼稚園很貴,很多小孩不能一周每天都去幼稚園,所以大部份的小孩都是一周只去兩三天,其他時間媽媽自己帶),這樣短短的相聚,其實是很甜蜜的吧。有時候店裡四個座位塞滿了人,我就外帶咖啡,走到對面有點坡度的小公園草皮上,曬著太陽(但還是很冷),看著來來往往不多的人群,大家遛著狗、或是帶著小孩去學校,或是無聊坐在公園裡,天氣更好一點的時候,因為山坡的坡度,可以看到遠方模模糊糊的雪梨大橋。太陽曬夠了,就準備走去幼稚園見我的孩子們。

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

今天騎木馬的最後一個客人,是帶著八歲小女孩的爸爸,他有點機車一直想確認我沒有少算他們騎木馬的時間,最後我只好拿出計時器告訴他,因為快打烊我讓他們多騎了一點時間,他才點點頭滿意地離開。好巧不巧,在火車站我們也搭了同一班火車回家,在月台等車的我,本來只想避開他們好好享受一個人等車的時光,但是爸爸莫名飄過來跟我聊天,問了我是不是還有做其他工作、在台灣的工作跟生活、現在在念什麼書...等。後來上了車,爸爸問我在澳洲多久了,我說一年半囉,爸爸說他只帶著家人來這裡六個月而已、還是學生簽,我有點震驚。看著這個爸爸,背著應該是她太太用的女生背包、帶著他的八歲女兒,或許他應該快四十歲了吧,離鄉唸書的決定,對他來說一定是不小的負擔。在這個八成都是中東、南亞面孔的suburb裡,大部份的人好像都已經在這裡生根很久了。
爸爸:你喜歡這裡的生活嗎?
我:還不錯啊,步調比較慢,壓力也沒那麼大
爸爸:我不喜歡
我:為什麼?
爸爸:在這裡要工作很辛苦才能生活得下去。我在孟加拉是政府的高層公務員,因為有政府的獎學金我才來念碩士,但是現在還是需要打工,在倉庫搬東西才能養活一家人
我:所以你帶著女兒,還有你太太,三個人現在都在這囉?
爸爸:對
我:我懂你的意思,像我在台灣也不用週末要在購物中心裡推著木馬、追著小孩跑(大笑),你在孟加拉也不用滿頭大汗在倉庫裡搬東西吧。我很難想像假如帶著家人一起生活在這裡,壓力會有多大。光一個人花費就很高了
爸爸聽到我說的話,臉上忽然迸開了笑容,笑著說「對啊、對啊」
我接著說:「但你不覺得這裡的教育對小孩子比較好嗎?」
爸爸:我不覺得,我們在這裡還是被當作外國人,即使我念了碩士畢業,或未來我的孩子念了書,但是我們沒有network、沒有link,我也找不到好的工作。我來澳洲前的目標是PR,但是半年過去了,我現在只想趕快念完書回家。在我的家鄉工作,我有很多福利,工作受人尊敬,回去對我來說比較好
坐在旁邊的女兒,睜著大眼睛看著我們聊天,一直聽不懂我們在講什麼,只是不停拉著爸爸的衣服。聽到列車廣播下一站,她興高采烈地說:「我們要下車了!」
我笑著對她說:「對啊,你快到家了!」
爸爸站起身,我對他說:「很高興認識你,希望下次你們再來騎木馬,我週末都在這裡」,他說:「很開心跟你聊天,週末愉快!」然後帶著小女孩下車了。
列車繼續往前,對小女孩來說,回家是件很簡單的事情;或許有時候,我們拋棄了所有的東西,才發現回家的路;或許有時候,我們握著還有的東西,才發現路的方向;或許有時候,因為路上這些短短的故事,才發現世界上我們並不孤單。

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

假如台灣的幼稚園,真的只注重變成才藝班來吸引學生,我想錯的不是業者,而是成千上萬台灣人,在那背後對小孩的預設心理期望值。
澳洲的幼兒教育,教導教育工作者要用專業知識來發現小孩的可能性,根據發現提供更多選項讓他們發展天生的興趣;幼稚園不用花俏的才藝課程來吸引家長,老師們關心的是這件事情,能不能連結到長期目標:讓孩子成為有自信的學習者/ 讓孩子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舒服/讓孩子了解且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性...blah blah(而這目標來自全國一致的教育品質標準,每個幼稚園老師都要隨時隨地倒背如流),我們不在乎到底他們可以學到哪些 “知識技能”,那些可以到小學再學,我們注重如何把小孩當一個完整的人看待,任何事情,小從生活作息,大到學習計劃,都給他們空間,尊重他們的自主權。即使小孩一整天都只蹲在那裡玩沙子,誰說他未來不會成為一個藝術家或建築家?像是我也跟很多家長聊過,他們說即使父母閒閒沒事做,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來幼稚園而不是每天自己帶,因為到了幼稚園,小孩才有機會培養社交能力;而且小孩有自己的幼稚園生活,父母也能保有自己的時間,從小開始,就讓他們知道:家庭成員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空間。
人格養成,越大越難:當這些不到五歲的孩子們在學習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一切,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時;那些被困在才藝班的小孩們,又學到了什麼?
認識孩子的第一個老師

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

昨天上課時,老師談到,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,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帶到教室裡。有同學說:他曾經度過一段很糟的日子,但是那段時間她在托兒所打工,托兒所的孩子反而是它那段日子最好的體驗。其實跟孩子工作的時間裡,任何事情都變得很簡單,簡單的笑,簡單的哭,他們不難懂,而往往大人們遇到的狗屁倒灶,其實真的不奢望有什麼是能瞬間一筆勾銷的事情;簡單的一個笑容、簡單的一個大擁抱,人生就能繼續走下去;像是小鬼頭每次傻笑學我碎碎念的樣子、像是孩子跟爸媽回家前,忽然衝向我給我一個好大的擁抱、像是我們一起散步時,孩子們會自然而然牽起我的手。跟他們在一起,工作反而變成是一件最單純快樂的事情(除了很想睡覺之外LOL)

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

今天在幼稚園裡讀了一本故事書:Gilbert the Great,故事裡的大白鯊有個小魚兒好朋友,小魚兒總是黏在大白鯊身邊形影不離,有一天大白鯊起床,發現小魚兒消失了,他好難過,吃不下飯不想跟學校裡的小朋友玩耍,白鯊媽媽每天安慰他都沒有用,媽媽跟他說「小魚兒假如能夠回到你身邊,他一定會回來的!假如他沒有回來,他也不希望看到你這麼難過」過了不久,大白鯊有一天在沈船廢墟裡找junk food的時候,發現了.....
大家猜故事的結局會是什麼呢?

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

在這裡念教育的半年多裡,我才真的了解所謂的“國際觀”,來自於從小教育對於"多元性(diversity)“的尊重,而這樣的尊重落實到教育裡,就是告訴孩子們,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,所以了解去尊重別人,等於是了解且尊重自己,才能建立自身的歸屬感(belonging)。而這樣的了解,不僅僅只限於「跟自己相關的人事物」,更多的是「培養願意去認識跟自己完全無關環境的能力」。
我最感動的一件事,是在我工作的幼兒中心,那是一個完全白種人的社區,所有小孩都是白人,但是他們安排了小朋友寫春聯,並且把所有小孩的春聯作品貼在房間裡長期展示;或是園長讀到我在個人檔案上寫著,清明節是我自身文化的節慶,認真地問我,我們的清明節用意為何,聽起來是個好點子跟孩子們分享如何表達對先人的尊敬。說難聽一點:中華文化對這些小朋友是很遙遠的印象,他們的社區、他們的生活,完全不像那些融入了大批新移民的社區,需要常常接觸到異於白人的文化,但是這裡的教育鼓勵孩子與教育工作者,主動去了解、體驗不同的文化。更別提那些有超過一半孩子都是新移民的幼兒中心,他們更會時常安排不同國籍的孩子,在日常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文化,當一個阿拉伯孩子開心的跟外語老師,在大家面前念著阿拉伯文的一到十,你可以感受到這個孩子的臉上,流露出他多麼驕傲自己的不同,也以他可以跟其他孩子分享這些為榮,更別說我們鼓勵孩子們在上小學前,多講自己的母語即使一句英文都不會說也無所謂,並且鼓勵家長們也帶著孩子講母語而非學英文。而這正是澳洲政府在訓練教育工作者時,一再重視的部分,也是我在唸書中深刻體認到的尊重與專業。
那麼我好奇的是,假如今天在台灣的幼稚園裡,我們教孩子們泰文、印尼文、柬埔寨文的數字一到十(畢竟這跟我們切身相關),多數家長會有什麼反應呢?又更甚者,假如我們教孩子們俄國、猶太的文化習俗,大家又會怎麼想呢?或是,我們是否找得到這樣的教育工作者,願意花心思去建立孩子對自我與他人的歸屬感認同?

可憐的台灣人,只配擁有扭曲的國際觀

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

第一次幫小鬼頭Jacob穿鞋的時候,邊講話他又會拿著兩隻鞋子晃來晃去,我不小心就把左右腳穿倒反了。
隔天再穿一次時,隔壁的小女生自己穿好了鞋子,我很開心給她一個hi 5,轉過頭問旁邊的Jacob要不要自己穿,他眨著大大的眼睛看著我說:I'll do it,把鞋帶鬆開,鞋子遞給他,他又搖搖頭說:You do this,我回他:You don't get hi 5 today,他狡猾地眨著大眼睛傻笑,雖然很可愛,但是我還是狠心的不給他hi 5。
昨天又到了穿鞋子的時候,Jacob又拿著鞋子晃來晃去,我說:Don't confuse me! 然後他很聰明的馬上說:I'll do it! 我很開心的準備看他自己穿鞋子,沒想到他把鞋帶鬆開以後,又把左腳鞋子丟給我,自己拿著右腳說:You do this, I do this. 我說:But you say you will do this! 然後我只好傻傻的把左腳穿好,但他又傻傻的拿著鞋子看著我,我說:You say you do this, Jacob! 他拿出大絕招一直傻笑,我只好又把另一隻腳穿好。正當我穿好的那一霎那,他忽然舉起手開朗地大喊:hi 5!! 我下意識反射動作就給他了一個hi 5;然後它就開開心心地蹦蹦跳跳的跑去玩了。然後我腦海裡忽然覺得:不對啊!為什麼我要給你hi 5!
小孩好聰明,還會勾引大人,跟他們認真,你就輸了....

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

跟孩子一起工作的一天其實過得很快,早上陪他們玩玩具,接著吃早點,吃完早點再玩一下玩具,就吃中餐,吃完中餐,就把它們哄上床,拍著他們入睡,睡醒了上廁所,上完廁所吃下午茶,吃完下午茶再到戶外玩沙子、跑跑步、丟丟球,我的一天就結束了。你說這很簡單嗎?我想也不那麼簡單;你說這很難嗎?我想也不那麼難,但是看到那些天真的孩子蹦蹦跳跳,拖著短短胖胖的腿搖搖晃晃地走著,用著很清澈的眼睛看著你,張開嘴認真地笑著,卻是件很難得簡單的事情

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

在三十歲前的最後一天,終於完成了十三年來一直沒做的事情,我把它當成是種儀式吧,然後我把那些三十年來的記憶保存在個盒子裡。假如你經歷過某些刻骨銘心的過往,往往常人都無法體會,它不時讓你低落,但你知道你不會忘記,它會一直在那裡,他帶著你走到現在這一步,然後學著選擇、喚醒更多那些美好的片段。我很感謝一路上遇到的很多臉孔,有家長跟我說:「你好厲害喔,假如我是你,沒有確定家裡金錢的幫助,我不敢這樣到國外來」;有同學跟我說:「我好羨慕你們這些背包客,帶著一個不確定的身份就一個人到國外工作、甚至唸書;我當初沒有拿到一個身份,我是不會來這裡生活的」。我聽了也是笑笑地說:「沒有什麼敢不敢啦,我每踏出下一步,那個當下我都很惶恐,帶著很多的不確定:不確定那裡是如何、不確定錢夠不夠用、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走完...我超級怕的,但是沒有辦法,我只能硬著頭皮去做;即使現在,我還是不知道以後會怎麼走。」對啊,我心裡想的是,勇敢這件事情從來就只是外在的眼光,我只是在做,很多時候很害怕,或是很懶惰,但是還是必須去做。很多時候我想:這麼傻拋棄在台灣辦公室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工作,花光我的積蓄,到這裡念一個大家都覺得很突兀的專業,完全沒有去想對所謂的「職業生涯」有什麼幫助,到底是為什麼?兩個星期的實習,每天回到家拖著跟小孩玩到虛脫的身體,還要花最少兩三個小時寫下一整天的觀察跟明天的計劃,當我想著那些孩子的臉,他們跟我的互動,還有跟家長們的聊天,好像身體也不是那麼累了,以前念大學都沒這麼認真吧。我常常看著教室裡的family wall上的照片們,孩子的笑容是多麼天真跟純潔;我還記得最後一天要離開時,Orvi站在柵欄後看著我走遠,直到他在我眼裡變成一個小黑點,他還是站在原處看著我離開;或是Matthew喜歡在校外教學時,牽著我的手邊親著說「因為我喜歡你」;在他們的世界裡,我不用特地去討好他們,我只要做好我自己,他們會自然而然喜歡你這個人;孩子的愛,是世界上最沒有條件的愛。當我常常在公車上、走路時想起他們,我覺得:我是在做對的事情。上星期去面試托兒所打工工作;園長跟我說「我看得出來哪些人是真的喜歡孩子,才來做這份工作」,走出托兒所的路上,那天有些冷卻有刺眼的陽光,我感動到想哭。三十歲這一年,我終於可以為自己做一件事,做一件發自內心覺得對的事;我的人生從來都沒辦法照計劃走,有可能我最重要的人都不支持我,有可能最後我什麼都沒有;但我很常想起這些孩子們的臉孔,想著沒有計劃卻還能擁有這些,也還不賴吧!所以我還繼續著,直到真的不能繼續的那天。

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

跟小鬼頭的實習周記(2)
1. Ophir的媽媽趁著他在玩積木的時候,跟他說bye bye然後打開門準備離開,Ophir頓了一下,轉頭看了媽媽一眼,然後忽然走過去抱了媽媽的大腿一下,媽媽笑著再說一次goodbye Ophir,然後她就乖乖地走回積木。小朋友真的都很真
2. 在同一個地方實習的有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,我們休息時間的嗜好(?)就是把彼此的作業全部拿出來,互相觀摩說:哇你們的format都跟我們不一樣,然後在討論我們到底有幾個plan還沒做,你的focus child有多皮,然後結尾大家都擺出一副無奈的表情『天啊,除了跟小鬼頭玩,我們還有這麼多的東西要寫』
3. 然後,因為每天實在是太累了,我每天回家花三個小時整理所有的記錄把它寫成我的plan,另一個同學說他半夜三點驚醒起床寫作業!但是像老師上課時說的,這個行業就是低薪累死你,不過當你看到孩子的反應,他們的學習成長,就覺得很值得(餓不死就是了);當他們不太認識你,睜著大眼睛看著你,或是他們不知道你的名字,但是蹦蹦跳跳跌跌撞撞跑過來要黏著你抱住你的時候,嗯,這是用錢也買不到的。
4. 有點覺得用中文寫這麼一大串,卡卡的...
跟小鬼頭的實習周記(3)
這個星期跟一起實習的同學,還有小孩的家長們聊天,也是實習的收穫之一。從上海搬來照顧雙胞胎兄弟的奶奶、拋棄曾經擁有高薪工作洗盡鉛華的杭州姑娘、或是已經異鄉唸書快十年的台灣博士爸爸、在fish and chips打工的台灣媽媽,我們趁那短短的幾分鐘,交換著彼此這麼些年的故事,或許我們的生活在他人眼中看起來都有那麼點不錯,或許很多人覺得可以出國生活是一個很棒的經驗;在我們彼此讀到的故事裡,感到比較多的是我們曾經放棄了什麼、失去了什麼,成為現在在另一塊土地上的自己。我們承認著多少都有些後悔,想著當初不這樣做,我們今天或許還在各自熟悉的土地上活著不同的日子,而那或許更好,畢竟是自己的家;我們都可以感覺後悔,但我們使盡吃奶的力氣,想生活在這裡,不要那麼快放棄。在我們還踏在這塊大島上的每一刻,表示著我們仍在努力。

就像我在long weekend holiday 下著雨12度的星期天晚上,花了6個小時在寫作業,我還在寫作業!
跟小鬼頭的實習周記:
1.有天早上跟Matthew坐在沙子前看外面的oval,oval後面大樓煙囪冒出一陣陣的煙,Matthew說:Is that a vacano? 我很驚訝他知道vocano是什麼,就跟他解釋vacano應該在哪裡啊、最近印尼的火山爆發,他問我:Is that from Indonesia?我跟他說要去達爾文才看得到喔,他就說他想搭speed boat去。隔幾天我翻閱他的learning profile,發現他們一個月前坐了火山爆發的實驗,這時才恍然大悟,原來他一直知道什麼是vocano,而且他還一直記得這個concept
2. 有天講了一個關於kingfisher大鳥拯救旱災人民的故事,故事裡面提到所有人因為沒水喝變得很weak,問大家什麼是weak,小鬼頭們就倒在地上說:is this? 再隔幾天,跟Matthew玩機器人的時候,他說這個機器人有武器可以擊倒別人,我問他:那被擊倒的人會怎麼樣?Matthew就倒在地上裝死說:weak! 我想小孩子的頭腦真的很奇妙,我們跟他說一個新的概念,他們就會記得,還會自己去連結相關的事物,我真的被他們反應驚豔到。
3. Levi是台灣來的小孩,他幾乎每天都蹦蹦跳跳拉著我到世界地圖前,問我where is Nando from? 然後我指著印度,他就會問where is Hawii?,雖然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提到夏威夷(可能卡通看過?),但是他每天都問我所以我每天都會指給他看。然後他最後都會問我:where is Taiwan? 我就指著小島跟他說:this is Taiwan, Levi is from here, and Jeffery and me as well. 3 of us are all from Taiwan. 然後Levi就會蹦蹦跳跳的開心跑掉
4. Jeffrey在媽媽在的時候都很怕生,每次媽媽走了就開始講話,我很驚豔(amazed 要怎麼翻成中文?)他的頭腦可以自動轉換中英文(其實大部分4-5歲小孩都可以),他會跑來跟我說:看這個!然後說:I want to build a ice cream shop in the space,然後拿出他的電鑽跟鋸子玩具開始蓋他的冰淇淋商店,我說:你可以跟我說怎麼用電鑽嗎?我不知道怎麼用(我還真的不知道...),Jeffrey就會很細心的開始解釋電鑽是鑽洞的,電鋸是切木頭的,螺絲起子是用來把螺絲拿出來的,他就這樣蓋了一個很高的房子,然後說:看這個!this is a tall building. 怎麼會有小孩這麼認真用這些工具,真的每個工具都會用喔!
5. Yezon有次看到我在讀別人的profile,就湊過來搬出他的那一大本,一頁一頁跟我說這張照片是他幾歲在幹嘛,那張照片是他還是嬰兒的時候... Yezon喜歡拼圖,每次都會爭著他的阿拉伯大眼睛(我想他長大一定是個帥哥),看著我說Mars, can you help me? 然後拉著我跑去他的拼圖,不然就是拉著我走到儲藏室說:我要這個拼圖,但是我是壞心的大人,每次都跟他說:we have enough outside today, let's finish all those ok?
6. Ally 也是很厲害的中英文雙聲道,他可以上一秒跟我說:叔叔,我是天津來的,下一秒就跟別人說:see, that's a swan! 昨天下午他拉著我說:叔叔可以下午都陪我玩嗎?連上廁所他都很聰明的隔著玻璃門說:叔叔,我可以一起去嗎?我說:不行噢,男生廁所女生不能進去。他就說:好吧,是中間那間,那我等你,然後把臉貼在門上看著我走進男生廁所...後來硬拉著我要到下雨的室外,我說:叔叔好冷噢,我們留在裡面玩好不好。Ally指著我的襯衫袖子說:叔叔把這個拉下來,就不冷了...真的是很感人的tricky girl啊。

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

雖然不是移民,留下來當學生,心態跟當初打工度假再也不一樣了。打工度假可以爽快的說走就走、沒有太多顧忌;當學生,要對課業負責、要對花費煩惱、有形的煩惱不少,無形的煩惱就像影子般不時你能發現它。我問過自己很多次,為什麼我要回來?除了每個跟孩子相處的時刻,都讓我感動到想哭;除了上課跟老師、同學討論小孩子的心理發展,讓我有很多次機會再檢視一次自己成長過程。除此之外,真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;就像當初打工度假帶給我什麼,我也講不出個屁來。對雪梨其實很熟悉了,不會迷路、知道哪條巷子可以走、知道哪裡可以吃到便宜好吃的外食、搭巴士不會迷路、走在路上會遇見熟人、可以跟澳洲人同學朋友瞎聊得很開心:這種形體上的熟悉,並不太能消滅在異鄉內心的抽離感,畢竟不是我長大的土地:有些時候很寂寞,人在寂寞下總會迷失自己或做錯些事,生活或許不盡如意,但是還是有朋友願意幫助你,即使你對他們不如他們對你那麼好,但那一筆我是記在心裡的。或許我的人生就是這樣吧,走走停停,但是每個當下要再努力多一點,假如不成功,我想就是努力還不夠多!
我不知道跟這裡的緣分還有多長,這種問題,就不用再煩惱了,交給上帝或老天爺去決定吧!

如果你要移民,那是為了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