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

假如台灣的幼稚園,真的只注重變成才藝班來吸引學生,我想錯的不是業者,而是成千上萬台灣人,在那背後對小孩的預設心理期望值。
澳洲的幼兒教育,教導教育工作者要用專業知識來發現小孩的可能性,根據發現提供更多選項讓他們發展天生的興趣;幼稚園不用花俏的才藝課程來吸引家長,老師們關心的是這件事情,能不能連結到長期目標:讓孩子成為有自信的學習者/ 讓孩子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舒服/讓孩子了解且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性...blah blah(而這目標來自全國一致的教育品質標準,每個幼稚園老師都要隨時隨地倒背如流),我們不在乎到底他們可以學到哪些 “知識技能”,那些可以到小學再學,我們注重如何把小孩當一個完整的人看待,任何事情,小從生活作息,大到學習計劃,都給他們空間,尊重他們的自主權。即使小孩一整天都只蹲在那裡玩沙子,誰說他未來不會成為一個藝術家或建築家?像是我也跟很多家長聊過,他們說即使父母閒閒沒事做,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來幼稚園而不是每天自己帶,因為到了幼稚園,小孩才有機會培養社交能力;而且小孩有自己的幼稚園生活,父母也能保有自己的時間,從小開始,就讓他們知道:家庭成員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空間。
人格養成,越大越難:當這些不到五歲的孩子們在學習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一切,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時;那些被困在才藝班的小孩們,又學到了什麼?
認識孩子的第一個老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